近日,河南驻马店一家奈雪的茶门店因一则“能喝奶茶就不要喝水”的《重要通知》引发热议,话题#奈雪的茶门店通知能喝奶茶就不要喝水#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二。这则被消费者质疑“混淆健康常识”的通知,究竟是怎样的内容?背后又折射出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?
4月25日,奈雪的茶(玖隆茂店)在门店柜台摆放了一份《重要通知》,白纸黑字写着:“由于天气炎热,用水量剧增,很多淡水资源已经亮起了红灯,希望各位市民节约用水。能喝奶茶就不要喝水,把水留给不能喝的孩子,将爱心传播下去。节约用水,从我做起!”
这则看似“公益”的呼吁,实则隐含矛盾——奶茶作为高糖饮品,与饮用水的健康属性截然不同。有消费者直言:“这是把高糖奶茶和饮用水对立,明显误导!”更有网友调侃:“按这逻辑,是不是以后喝水要愧疚?”
门店将这则通知同步发布在社交平台,配文“能喝奶茶就不要喝水,节约用水从我做起!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”,并加上了“抽象”“一般人我不告诉他”等标签。然而,这样的“玩梗”并未收获预期的幽默效果,反而因触及健康常识边界,迅速引发舆论关注。
据门店工作人员透露,这则通知仅在柜台摆放了两三天,区域经理发现内容不妥后,立即要求撤下。店长进一步解释:“我们是模仿网络上的抽象热梗,主要为了完成商场要求的社交媒体宣传任务,平时实在想不出新内容,就想着‘玩个梗’博关注,拍完照片就收起来了。”
奈雪的茶总部也第一时间介入调查,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:“此举为个别加盟门店行为,总部发现后已立即叫停,并责令撤销相关内容,后续将加强门店管理,杜绝此类事情再发生。”
从“发布”到“撤下”,从“玩梗”到“致歉”,这场风波的处理速度,展现了品牌对舆论的敏感度与应对效率。但更值得思考的是:当“玩梗”成为宣传常态,边界究竟在哪里?
争议背后,健康问题是核心。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负责人江茜强调:“奶茶绝对不能替代正常饮水!人体每日需要摄入约1500-2000毫升水分,主要来源是纯净水、白开水或淡茶水。奶茶中含有大量糖分、反式脂肪酸等成分,长期过量饮用会增加肥胖、糖尿病等风险。”
她进一步提醒:“偶尔喝一两杯奶茶没问题,但把奶茶当水喝,不仅无法满足身体对水分的需求,还可能危害健康。‘能喝奶茶就不要喝水’的提法,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错误认知,尤其是对判断力较弱的青少年群体。”
这也给所有餐饮品牌提了个醒:宣传可以有趣,但不能“越界”;玩梗可以活泼,但不能忽视健康责任。
近年来,“玩梗营销”在餐饮行业愈发常见。从“发疯文学”到“谐音梗”,品牌试图通过年轻化表达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。但此次奈雪的茶事件提醒我们:幽默需要“底线”,创意不能“踩线”。
一方面,消费者对“玩梗”的接受度在提升,但对“误导性内容”的容忍度在降低。当“节约用水”的公益主题被嫁接至奶茶消费,看似“脑洞大开”,实则模糊了公益与营销的边界,甚至可能消解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。
另一方面,加盟门店的管理问题再次被放大。部分加盟店为完成宣传任务“急功近利”,缺乏对品牌调性、内容风险的基本判断,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品牌的信誉。这也要求品牌方在“放权”的同时,加强对加盟店的培训与监督,确保宣传内容既“有梗”又“有品”。
如今,涉事门店已清空相关社交内容,争议逐渐平息。但这场风波留给我们的,是对“营销边界”的深刻思考——幽默不是无厘头,创意需要责任心。
对品牌而言,真正的“圈粉”,从来不是靠“博眼球”的争议,而是靠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、对健康理念的正向传递。正如网友所言:“奶茶好喝,但喝水更重要;玩梗有趣,但责任更重要。”希望未来的品牌营销,能在“有趣”与“有益”之间找到更完美的平衡,让每一次互动都成为传递温暖与价值的桥梁。